【纪实诗】杜甫兵车行(1/2)

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

    【公元756年,叛军攻入长安,玄宗西逃入蜀。公元757年,长安光复,玄宗重回都城。这一年,发生了很多事情,而我们的诗圣也用他的笔墨记下了这些故事。】

    【公元757年,被困长安的杜甫写下《春望》。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,在给大地带来生机的同时,亦给深陷战乱的大唐带来了希望。彼时安禄山已经称帝,他因为身体肥胖导致满身毒疮、双目失明。被迫长久卧床的安禄山并不知道,他的儿子安庆绪已经勾结了谋士严庄河和太监李猪儿,准备合谋杀死他。】

    【一个深夜,李猪儿执刀潜入安禄山帐中,划开安禄山的肚囊——安禄山因为肥肉过多。手臂粗胖,根本够不到自己肚子上的刀,只能含恨摇动床头帐竿,大声呼喊。可直到他的肠子都流到了地上,安禄山仍没有等到救兵——他的儿子安庆绪亲自守在帐门前,满足而喜悦地听着他的老爹哀嚎咽气。】

    【安禄山死后,作为大燕伪帝的他非但没有安葬礼仪,反而只被人拿毛毯草草一裹,随地掩埋。而他的儿子安庆绪虽然继承了他的僭帝之位,但伪朝廷的士气却大受影响,杜甫的一位老熟人就趁机溜出伪朝,来到长安……与故友相逢的杜甫十分惊喜,立刻提笔写下《郑驸马池台喜遇郑广文同饮》。】

    【这是一首充满隐喻的小诗,其中有一句“然脐郿坞败,握节汉臣回”颇有意思。】

    【杜甫以董卓喻安禄山,又以苏武喻郑广文。众所周知,董卓这个窃国大盗是被他的养子吕布所杀。他死后,一根灯芯被放在他的肚脐中,日夜燃烧他肥胖肚子的油脂——这与安禄山之死何其相像!】

    【汉将苏武曾被匈奴拘留在北地十九年之久,在此期间一直坚守汉节。而杜甫的好友郑虔曾被安禄山任命,但他一直佯装生病、不肯就职。杜甫将郑虔出现在长安与苏武回朝相提并论,暗喻了安禄山的死亡使郑虔得以重返故都。】

    众人正聚精会神聆听水幕,一道杀猪般的嚎叫却骤然响起。

    这哭嚎如同魔音贯耳,令人不由面目狰狞、心情浮躁。

    “安!禄!山!”

    众人望向哭嚎不止的安禄山,有人面露嫌弃,有人杀意凛然。

    但甭管别人怎么看,安禄山自顾自地伤心欲绝、悲愤难耐。他原本缩成一团,生怕惹人注意,但如今听完水幕,得知自己凄惨的下场,他再也忍不住来回打滚、嚎啕大哭。而且这一次,他哭得无比情真意切。

    “谁叫你吃这一身膘。”

    李林甫满脸嫌弃,眉头紧锁。

    他年过七十,至今精神矍铄、身强体健,尤其是那麻杆似的身型,更是与安禄山呈现鲜明对比。眼见安禄山滚到了自己身边,他忍不住提脚踹去:“滚远点,吵死了。”

    安禄山顺从地滚远了。

    ——然后停到了李隆基脚下。

    “圣人呐!”安禄山一把鼻涕一把眼泪,黏糊糊的水光盖着油腻腻的面孔,像是一只刚从油桶里捞出来的肥猪。

    他趴在李隆基的脚边,哭哭啼啼地咒骂自己忘恩负义的儿子,顺带着再一次表达自己痛改前非的决心。

    李隆基拧眉听着,但他的心思却不在安禄山的忏悔上,只是盯着他那满面的油光鼻涕,心里既嫌弃又困惑:这蠢货明明满脑肥肠,朕和爱妃当初怎么会觉得他憨态可掬?

    去掉了滤镜,李隆基只觉胃里翻腾,再多看安禄山一眼就要呕吐。他一提下摆,毫不客气地从安禄山手里抽回袍角,随即就想抬脚远离。

    看到李隆基抬脚,安禄山下意识以为圣人也要踹自己。他情绪激动间,竟然猛地一挺身子,愣是把脑袋压到了李隆基鞋面上,靠着体重把他钉回原地。

    似乎觉得固定住李隆基仍然不够,安禄山一边嚎啕大哭,一边伸出脏兮兮的猪蹄紧紧抱住了黄袍下的袴裈——差点没把李隆基的裤子扯下来。

    “圣人呐!禄儿好惨呐!禄儿……”

    安禄山脸上的褶子和着泪水,一浪接一浪,几条浑浊的鼻涕顺着面颊挂落,眼看就要垂到靴面上——

    “来人,快把他拖开!”

    李隆基终于受不了地崩溃大喊。

    得到圣人“允许”,早就在一旁虎视眈眈、摩拳擦掌的武将们顿时一拥而上。

    哥舒翰三步并两步,也不嫌弃安禄山油光满面,狞笑着掐住他赤|裸的皮肉就往亭外拖去。几乎是片刻,安禄山就被一群大汉淹没了。

    【这个春天带

    来了很多好消息。这年春末,唐军在郭子仪的率领下,终于连打胜仗,收复了陕西大部分地区,朝廷也从灵武一路南迁,逐渐靠近长安。】

   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章节目录